烟草学院网站讯(记者 方冲冲 报道)烟农作为我们社会基层劳动人民,其生活的艰辛鲜为人知,为了让社会对基层劳动人民有更全面的认识,让劳动人民积极勤奋、朴实善良的精神品质步入百家,向世人传递生活百态中的积极正能量,烟草学院三下乡实践服务团前往遵义市播州区乐山镇后箐村实践小队于8月13日对烟农从事烟叶生产活动进行了相关记录。
早晨五点半勉强看得清路面,大雾弥漫,这时烟农早已出发,早晨的烟地挂满了露水,烟农们穿着笨重的长水鞋,裹着厚厚的熟料块,背上宽厚箩筐已掩盖住身体的一半,右手将烟叶一片片摘下,左手堆着重重的一摞,不一会儿烟油覆盖在手掌上厚厚的一层粘稠而苦涩,遮不住的衣衫早已被露水湿了个遍。
大概过了四五个小时,炽热的太阳下要把采收结束后打包好的烟叶从烟地转移到路面,每捆烟大概四十五斤,烟地距离路面约两百多米,宽厚的箩筐一次装下两捆烟摇摇晃晃的身影下,露水打湿的衣襟早已被汗珠代替,一般情况下烟叶采收到装烟结束后大概十一点过后。
中午十二点烟农们匆匆忙忙吃过午饭又开始了烟叶绑竿的工作,很难想象那一堆堆小山似的烟包要一片片的绑在烟竿上,工作量很大,此时不同于田间的脸朝黄土背朝天,更多的是手指、背脊的酸痛,绑竿大概从十二点半一直到下午六点点左右;烟叶绑竿结束后开始把烟竿抬到烤房内,一烘烟大概三百竿烟左右,也是一样通过烟农们亲自将五十斤左右的烟竿一棵一棵送往烤房。
大概七天过后烟叶烘烤结束,烟农们又开始对烟叶进行分级包装,每一片烟叶都归属不同的等级,所以烟农们只好一片片的将烟叶分成不同的等级,每一烘烟叶必须在七天内完成分级,因为七天以后烟地里烟叶已经成熟,烟农们又要开始一天的忙碌。
我们眼中的烟农就好像勤劳的蜜蜂一样日以继夜的忙碌着、奔波着,在他们身上散发着乡村的朴实气息,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劳动人民为生活勤劳勇敢、吃苦耐劳,为家庭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品质。

烟农采烟现场

烟农在绑竿

连夜将烟叶抬到烤房内

清晨六点烟农采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