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网站讯(记者 黎燕 报道)为积极响应我国鼓励大学生科技、文化下乡,深入基层助力攻坚扶贫的号召,烟草学院21名学生组成的实践服务团分别在贵州遵义、毕节、安顺、黔西南等地区11个乡镇参与当地烟叶生产农事活动;其中前往毕节市七星关区田坝桥镇烟叶站三下乡实践小分队成员亲自参与到田间烟叶生产中,实践队员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对烟农在烟叶采收、抹芽打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田间指导。


实践活动中实践队员亲自参与并发现烟农在田间生产上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早期在烟叶旺长期间,部分烟农为了追求烟叶产量最大化而施用用过多的复混肥,这样会导致烟叶在后期不能正常退膘落黄,烟叶烘烤后容易出现青烟影响烟叶质量,通过与烟农沟通交流后我们的建议得到了采纳,同时在业余闲聊时间也会给烟农讲解一些基础易理解的烤烟采摘理论知识,比如说:什么时候开始采烟?分别从第几片烟叶开始采摘?采摘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采摘完成之后如何放置才会将烟叶的损伤降到最低?通过简单的介绍,加深烟农对烟叶采摘技术的认识。

在烟叶打顶抹芽过程中,由于烟农对烟芽的生长发育认识不够,导致操作的盲目性,部分烟农舍不得打顶,认为会影响烟叶质量,实践队员与其介绍打顶目的和意义之后,部分烟农也舍弃了之前的观念;同时实践队员也向烟农介绍一些打顶时期的确定、烟叶成熟度判断等技术,由于七星关烟农数量少,烟草种植规较分散,不方便烟叶生产管理、运输,为促进贵州省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实践队员还结合当地烟草种植模式向烟农介绍了加入合作社、家庭承包等新形式烟草种植模式,以此增强烟农对烟草专业化、半智能、一体化等发展趋势的认识。

说明:C:\Users\dell-crtcf\Documents\Tencent Files\345169608\Image\C2C\3BE046798ADD2BB069584DB3461403FE.jpg

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烟草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道路适合毕节市七星关地区发展现状,在“产业+脱贫”的烟叶生产模式下,对烟农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为了规范烟叶生产活动,提高烟农烟草理论知识,更好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七星关实践小队充分发挥了专业理论优势,为地方烟叶生产贡献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