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遵义8月1日电(通讯员彭宇翔蒋何蕴涵) 近段时间,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各乡镇烤烟进入成熟采烤期,为了帮助获得质量更好的烤烟,贵州大学烟草学院实践队组织成员赴进化镇开展帮助烟农开展烤烟烘烤工作的“三下乡活动”,助推烟叶增产,烟农增收。
离进化镇三公里处有为中华原料基地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烟叶烘烤技术服务的中华原料烘烤工场,是散叶烘烤技术的集成地,是烘烤人员培训的新摇篮。进入烘烤阶段后,我们实践小队跟随烟技员深入田间地头和烤房旁,加强烟叶烘烤阶段中对采摘、装炕、下炕、分类编烟等技术方面的指导,帮助烟农提高烟叶烘烤的质量。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帮烟农下烟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蒋何蕴涵 摄
在中华原料烘烤工场外,一辆辆装满烟叶的车辆来回穿梭,烟农们正忙着采收、编烟、送入烤房集中烘烤等工作,现场一派繁忙景象。进入烤房入眼便是一片黄灿灿,而后便是烟叶独有的清香。要想获得顶级的烟叶,据了解,烟叶烤制过程的数十个小时,要全程由人看守,烟农要五六点起床采烟叶,中午顶着大太阳回来。草草吃一下简单的午饭,就要把鲜烟叶晾干、绑成烟排,架上烤烟房,一直烤到深夜,往往半夜两三点钟才能睡觉,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十分辛苦。
关于烟叶采收,一位烟农表示,我们是分组采叶,采取二停一烤方式,下部烟叶烘烤2炕后,停烤3-5天,待中部叶成熟度达到要求后采收,中部叶烤完后停烤7-10天,等到上部叶成熟度达到充分成熟后采收上二棚叶,再等到顶部4-6片充分成熟后,就可以实行一次性砍烤了。
贵州大学烟草学院金春雷书记向烟农道出采收标准,要结合叶龄和烟叶外观特征合理把握不同部位烟叶田间成熟度,按照“下部叶适时早采,中部叶成熟稳采,上部叶充分成熟采收”原则,做到“不采生、不过熟”。上部4-6片叶在出现10%-20%的焦边糊尖现象时一次性砍烤。

图为实践队在与烟农交流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彭宇翔 摄
“6月22日第一炕上炕烘烤,到目前为止,已经烤到第四炕了,每炕可以获得300-400公斤的烟叶,按照今年烘烤出来的成色来看,大部分可以达到烟叶等级的2-3级。”进化镇一位烟农正在装烟,面对今年首批采收回来的烟叶烤出来的效果,他难掩心中的喜悦。
据了解,凤冈县进化镇今年烟叶种植面积10220亩,种植主体260户,生产收购计划2.4458万担,为确保烟农增收烟叶增效,进化镇努力把好烟叶采摘关和烘烤关,早期就让烟草站技术人员与烟农结成帮扶对子,进村入户下田指导烟农采摘烟叶、烟田排水、病虫害防治以及烟叶烘烤等工作,解答烟农疑难困惑。
“自从烟苗种上之后,就连着遇到了坏天气。种了这么多年烟,真是头一回遇见这种天气,烟叶长得都不怎么好。”说起自家烟田,一位50岁的烟农连连摇头,十分担忧。
作为支撑进化镇经济的烟叶种植产业,金黄的烤烟是烟农们的致富希望。进化镇烤烟大田期间遭受连续强降雨的袭击,部分烟农采摘的成熟烟叶水分普遍偏重,从而增加了烘烤难度。不少烟农烟叶烤坏,原因主要是最近雨水多,加上部分烟农烘烤工艺比较落后,导致烟叶上烤不均匀。想要把水分偏重的烟叶烘烤好,要做好成熟采收和鲜烟分类这两项工作。
为全力减轻烟农损失,进化镇近日组织烟叶技术人员深入烘烤工场,现场指导烟农烘烤工作,为烟农办实事、解难题,帮助他们重拾信心,用情用心的沟通交流,让烟农们对明年继续种烟充满信心,烟农们也颇有感触,深感欣慰。
目前,全镇10220亩烤烟陆续进入烘烤全面阶段,预计在十月份全部烘烤结束。烟技员告诉我们,8月5号将开展烤烟生产收购工作,各基地单元在指导好烟叶科学烘烤的同时,更要做好烟农分级指导,做到精准称重、精准录入,确保烟农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