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遵义7月29日 电(通信员:左应萍),5月25日共青团贵州大学烟草学院委员会桐梓队携手桐梓县九坝镇烟叶站党支部和西南大学天然产物农药研究中心赴遵义市桐梓县九坝镇蒲家小学开展了主题为:“讲好党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三下乡支教活动。
九坝镇烟叶站站长、党委书记王定强书记发表一席精彩讲话,他指出青年一代是国家的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总书记曾经指出的“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扎实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全面贯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正如习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活动分别有《红色故事我来讲》、《安全知识我来教》、《拓宽思维手工课》、《学习分享爱读书》四个板块。贵州大学烟草学院大三学生,三下乡支教队员左应萍讲述了《鸡毛信》的抗战故事。为同学们描述了一个不畏困难、勇敢、聪明的儿童团团长海娃。海娃不顾危险,把鸡毛信信成功送给八路军,海娃不怕困难,爱憎分明的精神激励着同学们,好好学习,时刻谨记要做好一个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朱丹瑞通过讲述中国年纪最小的革命烈士建党小英雄《小萝卜头》的故事充分的吸引了同学们的兴趣。年仅九岁的小萝卜头,在敌人的监狱里关押了8年,他渴望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但是监狱不是他可以摆脱的地方,更不是他学习的地方,最终经过地下党的斗争争取,他才勉强在监狱里上了学,从而让他懂得了共产党是多么的强大,并决心为共产党的崛起而努力学习。百炼可成钢,中华民族的魂由无数个像小萝卜头那样的英雄锻造,小萝卜头和无数革命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给予了我们继续前进的力量。一段红色经典故事,记载着辉煌,镌刻着历史;一个个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则则惊心动魄的红色故事,串联起了新中国诞生的轨迹。

西南大学天然产物农药研究中心的卢世强,通过视频图片相结合的方式给同学们普及了用火、用电以及食用菌的安全基础知识。他强调同学们不要玩弄电线、灯头、开关、电动机等电气设备、不到大型供电用电设备边玩耍、远离高压电线、在雷雨时,不可走近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线和接地体周围,以免因跨步电压而造成触电。通过与同学们互动探讨,加深同学们对安全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以及教授突发意外时该如何进行基础的自救知识。王垚带领同学们使用剪刀和双面胶,利用形状色彩多样的植物制作了“喜迎建党百年”的植物标本。同学们奇思妙想,脑洞大开,畅谈属于他们纯真年纪对党的理解以及热爱。他们说党好似山间的清风,又或是晨间初升的太阳,也像清甜的甘泉。他们把自己的想象,以树叶为笔,山花为墨书写在五彩斑斓的卡纸上。最后,志愿者们向每一位参与课堂的小朋友分发了,由九坝镇烟叶站出资购买的精美文具盒,以此结束了本次的支教活动。

五月,是生长的季节,恰似我们那颗怀揣着青春与梦想的种子,在这片红色的土壤上萌芽生长,生机勃勃。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爱国主义,诠释和宣扬新时期的红色精神,并引导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为能参与到这样的过程中感到骄傲。希望我们的未来能在“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的伟大事业中竖起一面旗,激励着这些踏上三尺讲台的支教队员,和所有为三下乡付出实践努力的志愿者们,期待着这些队员能够在这次活动中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用行动回报社会,用实践感恩社会。踏着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繁华大道,大步向前。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左应萍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