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日上午10点,花溪区阳光街道学士社区党支部会议室里,一位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给一群党员讲他自己的经历。

这位老人名叫龙渊泉(又名朝霖,斋名:涵清轩),中共党员,1929年出生(现年92岁),贵州省大方县人。退休前任中共花溪区直属机关党委书记,现为贵州省书协会员,省诗词联学会、花溪诗词学会顾问,贵州省书画院名誉院长。曾先后被聘任为台湾国宝画院、北京书画院、中大华文国际书院、天津海河书画院、广西桂林炎黄书画研究院、江苏中国江都书画院、淮海书画院高级书法美术师,北京中国书画艺术研究会、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国艺术市场研究中心制作委员,香港书法院名誉院长,台北故宫书画院名誉院长(荣誉终身任期)、国际民间文化艺术组织主席团名誉主席,山东中国书法美术研究院副院长等职。  

龙老首先向在场的党员同志们朗诵了他为建党百年所赋之诗《中国共产党百年庆》(已载于《贵州诗联》2021年09期):

辟地开天一百年,红船此启奋当先。

与敌搏战八千仗,喋血牺牲百万贤。

推到三山书故史,实现四化谱新篇。

辰龙继承复兴帜,民富国强续海帆。

龙老的宣讲就从这首诗展开。他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划分为两大段(建国前和建国后),建国前的30年(1919至1949)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建国后70年,又可分为两段,前段(1949至1979)为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后段(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龙老说,我们为何要学习党史,就是要“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学习党史,要“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幸福今天,不忘昨天”。“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龙老讲党的“一大”,讲到了红船及“红船精神”。他说,党的“一大”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开端,千秋伟业始于红船,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伟大的“红船精神”。

龙老以他的亲身经历,讲了他在花溪工作的一些故事:龙老于1951年参加工作,在1950年以前,他作为农村积极分子参加“土改”、“斗地主”、“三反五反”、“四清”、“文化大革命”等运动,从参加工作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他都是各类运动的经历者。后来参与落实政策,为花溪区(当时的贵筑县)1000多人整理档案,把一些人蒙冤被批判的错误档案给人家清除与销毁。他为此感慨:中国共产党自己犯的错误,自己可以直面和纠正,这是其他任何党派都做不到的!

龙老说,回想当年,以前的艰苦岁月还历历在目。贵筑县委和县政府只有两台打字机,还要供各机关各部门共同使用;睡觉的床都是几个人共睡一张,同住一屋;过去外国人都管我们中国人叫“蓝裔”(因为中国人都是穿清一色的蓝布衣服)。可现在,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提出了要发展经济,不搞运动。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国家经济实力大增,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强国梦”、“ 强军梦”逐渐成为现实。卫星上天,蛟龙入海,嫦娥奔月,天问着陆火星,高铁四通八达,四个现代化已基本实现,全民实现了“三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农村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全国人民如期实现脱贫,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最后,龙老进行了总结,他说:“一句话: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一百年,是一路苦难、一路赶考、一路拼搏的一百年,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实属来之不易,我们要更加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我们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宣讲结束,龙老向大家展示了他创作的书法作品,并与全体党员合影留恋。

贵州大学烟草学院烟草栽培与调制教研室教工党支部成立于2019年5月,现有党员10人。该支部自成立以来,在贵州大学烟草学院党委领导下,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积极开展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21年3月,被贵州大学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全校第二批“标准化规范化党支部建设示范点”。该支部以党建引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2021年5月被贵州大学党委组织部推选为“省委教育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候选单位进行公示。